2017年6月12日——體驗式品牌設計中標志的設計過程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機構或企業的視覺規范設定(預設階段),二是將標志進行自我實現(完成階段);再以社交網絡為例,社交網絡在視覺語言上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即用戶以何種視覺形態出現在社交網絡中,用戶如何通過這種形態被其他用戶認知。這種品牌設計的標志設計分兩個部分完成,第一個部分是由運營商設計出基本框架(預設階段),第二步則是由用戶在這個基本的框架下跟具自身的要求完成剩下的部分(完成階段)。
通過對標志設計的視覺語言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在體驗經濟時代,品牌設計的視覺語言應當向實踐性與開源性方向變化,視覺元素的使用更加寬廣,而設計準則應向自由化的方向變化。了解完基本設計過程,我們需要明確體驗式品牌設計視覺語言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用戶的體驗性特征。體驗經濟下品牌的用戶體驗是劃時代的,他更注重于用戶的體驗性,如何在品牌中體現出用戶的自我價值實現,換言之就是客戶的存在感如何在品牌的視覺語言中呈現出來。這種具備體驗性的品牌形象都具備A+B的基本特征,即在前期進行品牌設計時就會考慮到后期用戶的“再加工”過程以及加工后呈現出的視覺特征,這樣的品牌會呈現出不同的視覺特征。
其次是多維的變化特征。由于屏幕技術的提高與普及,逐漸大規模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品牌設計在視覺語言上呈現出多維度發展的趨勢,很多品牌開始使用動態形象進而具有了時間維度與空間維度。這種方式呈現出來的品牌感更強,相對于靜態品牌更容易加強人們的視覺記憶,從而達到品牌推廣的作用。同時品牌設計時的表現語言更加多元化,表現空間也得到拓寬。這是體驗式品牌的時間維度呈現,同時也會有空間式的呈現不同于以往的品牌視覺語言。在屏幕媒介下,品牌所能呈現的空間更為意幻和廣闊,表現出的視覺畫面更具有創意性和視覺沖擊力。